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场·薪酬 >> 正文
上广电挖角台籍人才 薪水实行一国两制(一)

2006-12-7 11:49:15

  今年35岁的李力(化名),每天早上准时从位于上海广电集团(以下简称“上广电”)附近的家中出发,到上广电上班。他现在的职位是上广电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研发工程师。

  在上广电旗下专门负责运作液晶业务的上海广电光电子公司(以下简称“上广电光电子”)内,李力拿着两倍于自己在台湾的薪水。

  李力很满意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已经把台湾的女友接过来,准备在上海安家。

  两年前,李力从台湾来到大陆,“第一站”是有着台资背景的昆山龙腾光电。半年前,在上广电光电子技术副总监金波的引荐下,他踏入了上广电光电子位于田林路的办公室。

  仅仅是一个缩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金波已从其他液晶面板企业处挖来了20位台湾籍液晶技术研发人员。看着田林路办公室内这些台湾籍研发人员,金波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上广电和NEC合资,很多关键的技术仍然无法转移到上广电手中,比如说17英寸显示器的设计技术,虽然我们设计出来了,但是技术仍然掌握在NEC方的技术人员手中,中国人掌握不了。因此我们要想拥有自己的技术,必须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

  2004年,上广电和NEC携手投建第五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广电出资75%,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但技术上,上广电必须从零开始。“任何合资都一样,外资方利用中国赚取了市场,但是说到技术转让,一般都是转让很陈旧的技术,他们决不会把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中方的。”

  高薪挖角台籍研发人员

  巧合的是,和被自己挖来的台湾籍研发人员一样,“挖人者”金波的出身也是技术研发,当时他在韩国三星电子总部从事TFT-LCD的技术研发。“2003年4月份,当我听到上广电与日本NEC合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消息后,主动投奔上广电。”

  作为主管技术的总监,金波的主要任务是为上广电挖到足够多的人才。

  金波数了数目前全球液晶产业界,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三分天下。日本掌握液晶技术,韩国也掌握液晶技术,但是这两个国家与中国人语言不同,习惯也有诸多不同,从他们那边转移技术很难。同属中国的台湾则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向对岸挖人我们觉得最可行。”

  台湾液晶面板众多,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地。但挖人的过程并不轻松。“台湾一线的面板大厂有奇美、友达,在这些企业中,工程师待遇很好,因此他们不会轻易过来,我们也不会挖。二线面板厂则有彩晶、华映、光辉(现在已被友达收购),这些厂在一线大厂的竞争下有点力不从心,工程师待遇也相对较差,我们觉得可以从这些企业下手。”讲起自己的“挖人”战术,金波滔滔不绝。

  “但即使从二线小厂挖人也不容易,因为台湾本土由于液晶面板不断扩产,所以本身就缺乏技术人员,技术好的小厂的研发工程师往往也跳槽到一线厂,剩下的工程师往往技术都不怎么精湛,需要在众多小厂的工程师中挑出自己需要的人才。”金波笑称向台湾挖人的故事可以写成一本书,“通过我自己熟悉的人脉,通过中介,反正能用的途径都尝试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终挖了20人。”

  “技术研发人员本人不愿意过来,他们的家属也不愿意让他们过来,因为担心大陆的诱惑太多。要做工作,出高薪。”金波很坦诚地表示,多数的技术研发人员是冲着高薪水来的。“我们出的薪水比他们在台湾要高。在团队内部,大陆人和台湾人薪水是‘一国两制’。”

  这20位拥有丰富研发经验的台湾籍技术人员被上广电看成是“宝贝”。未来上广电将依靠这批研发人员研发出来的“武器”———包括现在五代线上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以及正在规划的六代线———参加全球液晶产业大战。

[1][2]
  东方早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