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各运营商2005年度财务报表显示,中国移动净利润高达535.5亿元,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仅为49.3亿元,与其相差十多倍。实力与发展速度上的差距,表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竞争局面已经名存实亡。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谁说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之间竞争名存实亡了?
笔者认为,成立中国联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电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结果至少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首先,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彼此竞合中不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当初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的“X低效率”得到了成功的解决,打破垄断的目的达到了。
其次,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电信市场也适应了全球范围内“电信自费再平衡”的国际浪潮,移动资费不断下降,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费用还相对较高,但资费的下降也应该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今年以来,北京移动、北京联通接连降低话费,也打破了话费最高昂的北京地区移动资费坚冰,吹响了全国范围内新一轮降低资费的号角。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者的利益也得到了一定保护。
再次,对于幅员辽阔,地理、人文、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我国来说,移动通信全程全网的巨大的建设成本要求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不能有过多的运营商,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在目前来看,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特别是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刚刚起步,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健全的前几年,如果引入过多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并不会是明智的选择,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展开的不温不火的竞争与合作也许正是蓬勃发展中的我国电信市场所需要的。
此外,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移动市值高居全世界电信运营商之首,中国联通也位居世界五百强之列,国有资产成功的保值增值不就摆在公众眼前吗?难道非要使得移动与联通的实力完全相当,不停地打价格战,使得双方两败俱伤吗?如果那样的话,可能我国就只能拥有两家平庸的电信运营商,难以成就一个可以在世界电信市场上都具有雄厚实力的著名电信运营商,没有一个超级电信运营商对我国在国际电信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也就不利于我国电信行业整体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