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50年
大约有400名计算机业界资深人士和其他来宾参加了纪念硬盘50周年的庆典活动,共同庆祝硬盘技术的50年华诞。这项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推动着整个计算机业的发展,直到今天仍然在为整个行业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硬盘技术!有多少技术可以支撑50年?” 苹果电脑共同创始人之一Steve Wozniak感慨道。他的家乡在加利福尼亚的圣何塞市,而这里正是硬盘技术的发源地。“这是一项改变了世界的伟大发明。”
为了纪念硬盘诞生50周年,日立公司宣布利用垂直磁记录技术,已经将面密度纪录刷新为345G,这比目前内存最大的单位存储密度多出至少2.5倍。而希捷公司更是宣布把每平方英寸密度的世界纪录扩展到了421BG.
在未来只有多米诺骨牌大小的硬盘将拥有1000GB的存储空间。
据日立预测,到2009年,硬盘的面密度将大大提高,台式电脑3.5英寸硬盘内存将达到2000GB,笔记本电脑内2.5英寸硬盘将达到400G,或者1.8英寸磁盘可以储存200G的内容。日立公司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达到2009年一半的水平,并推出1TB内存的3.5英寸盘。
“以那样的密度,到2009年,2TB的台式机硬盘、400GB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和200GB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硬盘就可以投入市场了。”日立有关负责人说。
希捷预计到2009年在容量方面将形成多种解决方案,包括40GB到275GB的1英寸和1.8英寸消费电子硬盘,500GB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还有接近2.5TB的3.5英寸台式机和企业级硬盘。
Healy表示,在未来10到20年内,硬盘容量还会继续翻倍增长。如今,MP3音乐播放器中的硬盘已经小到只有0.85英寸,服务器中的硬盘也只有3.5英寸。现在1英寸的硬盘就能够储存10G的容量,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内会翻到1000GB.“只需要一个多米诺骨牌大小的硬盘,你就可以拥有1000G的存储空间。”他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售出了20亿个硬盘,预计今后4至5年内,将会再有20亿个硬盘售出。
9月初,在IBM公司位于圣何塞的研发中心Almaden Labs里,研发人员正在讨论下一个50年到来时,硬盘内存将会增加到多大。
“我们打算把那些大量的数据都利用起来,变废为宝。”IBM研发中心存储系统负责人Dilip Kandlur说。这些研究人员描绘了新存储技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蓝图,其中智能数据存储将运用软件来管理存储网络、评估存储需求、分析数据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恢复数据。
“其他硬盘制造商,比如EMC,同样在探索新的存储技术。” Gartber分析师Roger Cox分析说。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没有50年前RAMAC的问世,今天就不会有这些公司在这里讨论GB、 TB或者PB(Petabytes)的话题。
目前,Hoagland打算将最初的IBM实验室设为博物馆,将RAMAC还原成最初的模样。他说他希望向人们证明,RAMAC还能读取50年以前的数据。倒不是说那些今天把数据写入硬盘的用户到2056年仍可读取硬盘中的内容。“没有哪个运行数据库的负责人会永远相信硬盘上的数据。”Butler 说。
磁盘文化遗产中心(Magnetic Disk Heritage Center,简称MDHC)正在帮助计算机博物馆的RAMAC恢复到1956年正常运转的状态。“在技术领域,我们总是在不断刷新我们的历史。”数据存储顾问、MDHC的创始人Thomas Coughlin说,“我想我们不能数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