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山东枣庄生产致癌豆腐 地方政府报信应对检查(三)

2006-12-19 11:53:37

  作坊老板:有一点,咱这个产品这几年方方面面卫生条件都好了,买的新黄豆,正规化了。

  记者:产量比前两年提高了吗?

  作坊老板:提高了,提高了。

  记者:你们家现在有几台机器?

  作坊老板:两台。

  记者:一天能生产多少?

  作坊老板:一天也就是千百斤,两个机子就是两千多斤。

  记者:一吨多?

  作坊老板:一吨。

  据记者了解,像这样有两台机器,一天生产一吨的作坊还属于中小型,城头镇目前有作坊一百多家,粗略估计,每天每家生产两吨左右,全镇一天就能生产400来吨,一个月就是上万吨。虽然几年前,这里非法加工豆制品的情况曾经被《焦点访谈》报道,但是现在看来情况基本没有什么好转,所谓的整顿也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记者在镇中心看到了这个市场管理办公室,整个楼周边都被晾晒的豆制品包围了,有的甚至都堆到了楼里边。记者打电话向镇政府说明了来意,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有个人,挨家挨户的说着什么,人们开始纷纷收拾晾晒在门前的豆腐丝。

  记者:没晒干就收啊?

  作坊老板:叫收。

  记者:谁叫收的?

  作坊老板:不晾了。

  记者:为什么不晾了?

  作坊老板:不想晾了。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记者来采访的消息作坊里的人们就都知道了,在记者身旁一直转来转去的这个人原来就是镇政府市场办公室的主任蔡辉。

  蔡辉(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城头镇豆制品这一块,我们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和卫生局联合组成一个办公室,对这个市场的发展按照国家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监督局都过来抽检。我们办公室每天都下到业户当中进行抽检,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

  记者:办公室每天都会抽查吗?

  蔡辉:每天都会抽查。

  记者:每天抽查的情况怎么样?

  蔡辉:抽查情况都很好。

  记者:平时对它生产的环节什么的有监督吗?

  蔡辉:有监督,就是我们办公室经常下来走访看。

  记者:色素有掺的吗?

  蔡辉:色素没有。

  记者:在加工的现场,这个斗就是他们和面的机器,对吧?

  蔡辉:对。

  记者:这个缸里就是他要往里面加的水,这是什么水呀?

  蔡辉:不清楚。

  记者:怎么这么黄这水。

  蔡辉:没有特别黄吧。

  记者:这是什么黄知道吗?

  演播室主持人方静:城头镇一个镇上就有上百家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可见豆制品生产已经成为这里的主体产业。几年前因为往豆制品里添加有害物质,这里就曾经被媒体曝光过,几年过去了,这种现象不但没有改变,非法生产豆制品的生意却越来越红火。如果说这个镇的有关部门对这种现象的管理迟钝的话,那么,为什么当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们通知各个生产企业的速度却那么快呢?当地政府在发展地方产业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呢?

[1][2][3]
  央视焦点访谈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