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关心客户的体验,而不是市场份额。”Google中国区总裁特别助理郭去疾说。
然而,独立咨询公司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9月完成的一份报告表明,Google在中国用户心目中也正在经历“祛魅”的过程。这份报告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用户首选的搜索引擎来定义市场份额,结果表明,百度的市场份额由一年前的51.5%上升到64.5%,Google则由32.9%下降到20.6%.这份报告还认为,Google用户仍然具备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社会特征,但在高学历和高收入的这个群体中,不少已经转变为百度用户,Google面临核心用户被百度不断蚕食的严峻挑战。
郭去疾说,Google并不在意外界的分析,并且相信Google的产品会说明一切。“可是Google到目前为止没有提供任何适合中国本地的产品。”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说。
2006年年初,李开复说,Google中国公司将提供越来越多的汉化产品,会选择适合中国的产品并汉化过来。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Google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直到现在,Google中国公司引以为豪的依然是Gmail和Googleearth这样在国外已经名声赫赫的产品。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那些Google提供给中国用户的只是汉化版,而不是经过本地化的产品。
这些凭借口碑相传获得名声的产品,让人充分感受到Google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在中国,这种认同很不充分。比如Gmail这种被Google看来“前途远大”的产品,在中国的拥趸没有想象的多。
我给一些朋友或客户在电话里告诉他们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总会很费劲……最后我总发现,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在我报出Gmail.com的时候,常问我什么G?我说Google的G.什么是Google?我说是跟百度一样的搜索引擎。就是Gkh的G,一公斤的G.“博客中国内容总监康国平在自己的博客里抱怨说。
2006年年初,李开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问时说:“我想到今年暑假到秋天的时候,对用户来说Google的创新会给大家很多的惊喜,Google的使用率和市场份额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然而,一年以来,Google没有带来惊喜。更糟糕的是,Google和所有在中国表现不佳的跨国公司一样,业绩不佳和人事变动接踵而至——担任亚太区市场总监的王怀南和担任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周韶宁先后辞职——而两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却永远对外界讳莫如深。
辞职的周韶宁曾经担负着为Google中国建设渠道的重任。“Johnny(周韶宁的英文名字)不懂互联网渠道,让他来建设渠道当然不行。”一位接近Google中国公司的人士说。
市场
没有用户基数的高端,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渠道很差,导致有品牌而没市场。这是Google中国最大的问题。”近日,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考虑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时说。
渠道是Google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家公司在美国采取直销的模式,广告主可以通过登陆Google的官方网站GoogleAdWords页面注册办理(需国际信用卡)。这个过程简单、方便,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对于成千上万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一直没有投放传统广告的渠道,搜索引擎广告的低门槛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然而这些企业的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企业网站,缺乏投放网络广告的习惯,而且支付手段也与国外市场大不一样——中国信用卡并不普及,而且企业也不能通过信用卡付广告费。
“中国的搜索引擎广告市场,是渠道代理商说服客户做起来的。”厦门时义浩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英伟说。
面对这样特殊的市场,Google做好准备了吗?
2005年上半年,Google公司曾经派人来中国接触了在中国的搜索广告渠道代理商和直销商,一共只有5家左右。作为国内几大搜索引擎广告经销商之一,时义浩维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倪英伟说,当时只是接触了一下,Google并没有直接透露在中国的战略。
到2007年初,时义浩维并没有成为Google的目前为止仅有的20家代理商之一。“其实那个时候(2005年),卖过百度竞价产品的代理商更适合卖Google,但是Google做不到。”倪英伟说。
虽然被华尔街看作是Google商业模式的中国版,但事实上,百度公司才是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从2002年开始,百度公司就开始向市场提供关键词购买的服务,作为一个产生于中国市场的“草根引擎”,它对中国的理解要超过Google,而这家公司升入三四级城市的庞大渠道也是Google不能比的。而那些成为百度代理商的公司和百度之间都签有排他性条款,不可能再成为Google的代理商。
在中国市场上,渠道往往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客户资源,而且是一批客户资源,如果处理不好,渠道不仅会带着客户离开,还会影响一片。尤其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存在复杂的技术问题,显然渠道代理的解释甚至部分的售后服务工作尤为重要。
“客户服务本来就应该是本地公司进行的。”倪英伟说。
而对Google中国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挑战。这个客服部门至今坚持用Email完成与客户的交流,而不是电话,“因为Google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Google意识到这种挑战吗?
对此,李开复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并不认为代理商越多越好,Google在中国的团队有限,签那么多代理商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我们没有营业额的压力。我们只在乎一件事——有多少中国用户在使用Google,对Google的忠诚度有多高。”
Google公司的人士在一次校园推广中自豪地说,Google用户的转换率(有效点击和点击总数之间的比率)要高于百度。这说明,对于广告主来说,Google用户的点击更有意义,因为他们更有社会地位,更有购买力,比那些使用百度搜索盗版的MP3格式歌曲,或者去“百度贴吧”这样的网络社区看帖子的人,更有可能为自己带来生意。
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用户点击量,即使转换率再高,对于客户来说,回报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