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 >> 正文
Google在华漫长亮相:更关心用户体验而非份额(四)

2007-1-20 10:10:32

    一句“本地化”就能解决一切吗?

    “4个月后,Google任何本地化的破绽都将被弥补。”2006年10月,李开复公开表态说。

    6个月过去了,Google在中国做些什么呢?

    2007年年初,Google中国公司宣布与下载软件厂商迅雷软件进行战略合作。李开复特意强调,这次合作是Google中国做的决定,而与Google总部只用了一封邮件,花了几个小时就把此次合作的细节谈定。他还举例说:“很多网民在听明星唱的歌时,可能会想了解他们的背景信息,而网民在搜索歌星图片时,又可能想听他们的歌,所以具体的合作会体现在这之中。”

    这是一次成功的本地化实践吗?除了流量,这家宣称覆盖用户数超过1.1亿户,安装机器数达到8000万台的软件商会给Google带来什么呢?尤其是,许多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迅雷是下载盗版软件,音频、视频文件,下载中存在恶意软件的问题,一直定位高端的Google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吗?

    “Google这种做法只能是顾此失彼。它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的高端形象,加强对高端用户的服务。”于扬说。郭去疾的解释是,Google的主要目的是借助迅雷来发行Google的工具栏,这是Google在国际上的“标准做法”,但是和迅雷合作还停留在“框架性协议”的阶段。

    在此之前,Google中国公司还宣布,与中国移动合作共同提供手机搜索服务。李开复描述了一个诱人的前景:未来某一天,你经过某个商店,看到一套中意的服装,用手机把它拍下来,连同商标和价格一起传到Google的后台,Google就会告诉你,附近的哪些店有更优惠的价格。但是这种应用,目前在日本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在美国尚且没有,在中国看起来更加遥远。

    比起这些轮廓模糊的合作,前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将加入Google中国的传闻意义也许更大。这则消息说,杜家滨这位先后在微软和思科中国公司工作20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将会担任总裁,接替周韶宁与另一位总裁李开复搭档。Google中国公司还没有证实这一消息。

    “微软用了10年时间才找到了陈永正(微软大中华区CEO),Google在中国需要多长时间呢?”于扬说。

    和陈永正相仿,杜家滨也来自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工作多年,有着良好的政府公关能力。他的到来会是本地化最重要的一步吗?

    郭去疾强调说,不要忘记Google是一家技术公司,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是公司的使命。他说,虽然没有时间表,但是Google中国公司今年一定会提供面向中国用户的产品。这个使命目前要落在10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国工程师身上。

    秦怡已经顺利通过第三轮考试,成为Google中国公司的一员。在她之后肯定要加盟Google中国公司的还包括著名的Google大厨,他将负责为Google中国公司员工提供和Google的产品一样富有想象力的食物。

[1][2][3][4]
  财经时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