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从1到2的艰难跳跃(三)

2006-12-30 10:13:13

  泡沫自灭大潮不退

  “许多人无偿相互帮助,这不但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得以改变的方式。”针对Web 2.0时代人们经历的变化,美国社会评论家格罗斯曼说。

  虽然2006年互联网行业有诸多新闻事件引人关注,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Web 2.0对互联网的改变。自从Web 2.0从概念变成产业,人们现在可以通过博客、播客、网络视频、社区交友等Web 2.0应用,真正成为互联网的主人,而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浏览网页。

  计世资讯分析师刘冰对记者说,首先要分清Web 2.0的两重含义。从应用概念来讲,Web 2.0并不存在泡沫,因为它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算经济账,目前资本对Web 2.0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确实存在泡沫。

  但国内以Web 2.0为概念的网站,此时日子并不好过。投资者的钱快花完了,却仍然没有独特的商业模式。这意味着很多新兴的Web 2.0网站既没有高妙的致富路径,也不能有效进行融资,在传统网站竞争压力下,很难避免夭折的厄运。

  Web 2.0被业界寄予厚望,是因为它创新了传统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但在商业模式上,却没有任何创新。以博客为例,目前的博客网站经营,还是单纯追求流量、点击率,以“人气”换广告,甚至不择手段,这与传统网站别无二致。

  任何新商业模式都脱胎于新的运作模式。虽然目前Web 2.0网站没有独特的商业模式,但“草根”、“互动”、“原创”等新运作模式,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之所以还未孕育出新商业模式的果实,是因为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改变。简单地说,现在Web 2.0可以提供很多丰富的服务,用户也乐见这许多丰富的服务带来的好处,但他们不愿意为此花钱。

  不能责怪用户,因为“免费的午餐”已成为互联网的传统。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或运作模式革新能自然改变的。让用户愿意掏钱,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提供超值的服务。当在用户看来这种服务带来的便利,远远超过其付出的成本时,自然会愿意掏钱的。

  “以用户为核心”与“以流量为核心”的理念格格不入。不少号称已有很大流量的网站,虽然“人气”旺盛,但所提供的服务却对用户无足轻重,甚至干脆就是些垃圾。这些网站的流量,或者是用不正当手段骗来的,或者是用不健康的内容吸引来的,对用户有害无益。

  “以用户为核心”说来容易做来难。这需要克服互联网行业一贯的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地研究客户的特点,研究客户的需求,再对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细分,在每个细分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创新运作模式。这时候,Web 2.0的商业模式也就该逐渐清晰了。

  因此,所谓商业模式的成熟,取决于网站自身。什么时候网站能为用户提供真正物超所值的服务,什么时候网站就会有它的商业模式。

  “这种泡沫的产生和曾风靡一时的掉渣饼是同样的道理。”刘冰说,国内Web 2.0发展过程中,创业者们没有摆脱互联网业一贯的浮躁气氛,特别是没摆脱对资本的崇拜,急于挖到第一桶金,而不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网站发展。

[1][2][3]
  中国经营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