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81890——拨一拨就灵”,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动了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促使了城市环境形象的改观和公共管理的改善。
81890是宁波市海曙区建立的一个市民求助信息服务平台,是宁波话“拨一拨就灵”的谐音。自2001年8月18日开通以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现在已成为宁波市的市民求助中心。至2006年10月,81890为市民解决各类求助事项108万多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9.87%.相继建立了81890失物招领中心、81890党员咨询服务中心、81890爱心超市、81890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81890博士服务站,解决了过去一直想解决但未能解决好的问题。
建立政府信用平台
拨一拨就灵,核心的问题是一个“灵”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过去,市民生活有什么需求,遇到问题和困难需要帮助,往往不知道从哪里能得到可靠的帮助和服务,对服务企业总感到不放心;而社会上又有许多可以提供帮助的各类服务资源,但又不知道市场究竟在哪里。改变这种供求信息不对称、服务市场信誉度不高的状况,从而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需要有一座桥梁。架桥的是政府,桥梁就是81890.在这里,政府运用自身的权威、信誉和组织协调能力,构建起一个互动诚信的服务平台,把千家万户居民的需求与成百上千的服务主体,成功地实现了对接。
81890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整合了政府的资源,使市民对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意见、建议得以及时处理。二是整合了市场的资源,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服务需求得以及时满足。81890整合了600多家各类服务企业,170多项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服务内容,网络队伍中有2万余人就业,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覆盖、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生活服务,一大批加盟企业也从中找到了服务的大市场。三是整合了社会的资源,使一大批有志于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志愿者有了积极参与的机会。
信用管理制度严密有效
拨一拨就灵,根本的问题是一个“信”字。宁波市海曙区以81890信用平台为依托,通过政府信用推进整个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一整套信用管理制度,使服务质量有了基本的保障,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81890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建立服务企业约束制度。81890与加盟企业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与服务对象有认真的质量回访制度,对服务企业实行严格的监控,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向社会重点推荐,对失信企业实行惩罚,促使服务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设立了面向全国的社区服务培训中心,对服务行业中的各类服务人员进行标准化训练,并且要求加盟企业的新增就业人员上岗前都要接受中心培训,从而为造就一支规范的服务产业大军打下基础。三是建立服务质量保证制度。为确保服务质量,特聘请了81890服务系统的法律顾问和消费者服务质量巡视员,专门处理因服务质量和价格等引起的纠纷。
推进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81890运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推动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十分明显。81890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是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推动了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81890作为服务产业的孵化器,培育了服务产业,规范了服务市场,丰富了就业资源。加盟企业的营业额从2001年成立时的33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10亿元,缴纳税收从成立时的208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432万元,都增加了近10倍。而政府每年投入到81890的成本仅为100万元左右。三是增加了就业岗位。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资源成为可能。目前,加盟企业的就业岗位从平台建立前的4810名增加到目前的20769名之多,其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6130多人。四是促使了城市环境形象的改观和公共管理的改善。过去一些服务信息小广告见楼道就贴、见门缝就塞的现象无形中逐渐消失了。通过81890,还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市民需求动向以及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不足,政府部门工作作风从中也得到了改进。自求助热线开通后,不少反映市民生活的公共事务类求助,逐渐向81890分流。为生活小事找110指挥中心求助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使有限的警力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安平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观念更新是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支柱产业信息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资源整合是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机制创新是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安平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辖3镇5乡,230个行政村,32万人口,总面积505平方公里。安平县的丝网、生猪产业是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2006年4月,安平县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确定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承担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大纲》软科学课题研究。
信息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安平县特色产业发达,2005年GDP实现50亿元,但财政收入为2.47亿元,仅占GDP的4.9%.个体私营十分发达应该税源充足,但企业点多面广征管难度大,跑冒滴漏严重,管紧了担心企业“跑”,管松了直接影响县里的财政。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就要围绕这些难点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特色产业的调研表明,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有很高的需求,普遍愿意花钱购买有价值的丝网供求情报信息,希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生产装备和管理技术,并强烈希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信誉度和知名度较高的丝网门户网站和热线服务系统等,宣传和推销知名企业的产品,提高产业和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生猪企业希望能够及时得到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市场预测和动植物防疫等信息。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就要适应这些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谋划设计支柱产业信息化的工程项目。
对1045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其中关心农业科技信息的84.64%,关心农业政策信息的52.42%,关心职业技术培训信息的51.94%,关心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44.36%.
靠政府资金堆起来的信息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关键是探索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调研结果显示,丝网、生猪支柱产业信息化需求十分强烈,信息化基础较好,通过政府倡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就能促进丝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