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场·薪酬 >> 正文
“低工资时代”悄然来临(五)

2007-8-15 11:09:13

  案例从律师到给律师打杂

  晓庆四年前高考时所有的志愿都填写了法律专业,在那一年,法律专业似乎是很多学子的首选,而法律人才的缺少及广阔的就业前景也让法律专业炙手可热。高考后晓庆如愿以偿,大学的四年里,她看着自己的师兄师姐纷纷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对自己的前途越发的信心十足。

  走出校门了,尚未通过司法考试的她却依然要面临着一边继续复习一边找工作的境地,可是几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都把她拒之门外,理由也很简单,她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执业资格,而律所的名气也足以让很多高学历的人才慕名而来,所以像晓庆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基本都不在考虑范围内。

  现实的打击让晓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现状,虽然自己的专业很热门,但竞争人才也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她不得不降低了找工作的要求,最终她在一家规模较小的律师事务所做了行政助理,每天给律师跑腿打杂,处理一些内勤,每月的工资不到千元。

  但是她已经能安然接受,找工作时的挫折让她的心态已经放平,现在的她工作之余跟所里的律师学习实战知识,另一边仍然在做司法考试的复习。她相信自己现在的情况也只是暂时的,而改变现状就是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在众多的人才中才能保持不败。

  数字最缺市场营促销人才

  根据辽宁省人才市场的统计,2007年第二季度人才需求排行前十位的职位分别是:市场营促销67128人;经营管理19260人;计算机与应用18793人;行政管理12460人;财会及电算12237人;机械、维修、暖通11612人;服务类9293人;建筑工程6863人;技工6717人;房地产6400人。而2007年第二季度人才供给排行前十位的职位分别是:计算机与应用42001人;经营管理27487人;市场营促销21480人;财会及电算18773人;电子、机电、电气16018人;机械、维修、暖通13572人;翻译12291人;医药卫生8433人;行政管理8031人;通信7641人。

  专家分析,第二季度求职岗位总数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求职人员总量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但与求职岗位总数的上升相比,涨幅不大。人才供给量与需求量之比为1.98:1,供大于求的态势比上一季度下降幅度明显,就业市场压力有所缓解。

  现状外语类人才供大于求

  记者从省人才市场了解到,根据上一季度的统计,在求职人员岗位需求方面,需求电子类岗位的从第3位下降到第5位;需求外语岗位的从第5位下降到第17位;需求市场营销类岗位的从第4位上升到第3位;需求财会类岗位的从第7位上升到第4位;需求医药卫生类岗位的从第9位上升到第8位;需求计算机类、经营管理、机械类以及通信岗位的继续保持第1位、第2位、第6位和第10位。

  据了解,外语人才供大于求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对纯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少,仅仅局限在相对固定的部分岗位上,许多企业往往将外语作为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来考量。

  热点

  服务类与建筑工程类

  人才专家分析,在市场需求前10位的岗位中,行政管理岗位虽然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现象,但其求职者提供量与上一季度相比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服务类和建筑工程类岗位巨大需求与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巨大反差,必将使这两类岗位在下一季度将成为就业热点。

  出路就业难转投冷门城市

  除了热门专业外,一些热门城市也是毕业生的青睐。

  已经回家乡找到工作的刘楠现在的薪水在当地来说算是不错,但是他也曾经想留在沈阳工作,一名外地学生独自在沈阳闯荡,他经历的辛酸很少对别人提及,但是正是那段四处碰壁的拮据日子让他还是决定回辽宁中部的家乡。相对来说,在家乡找工作就容易得多,而当地消费水平不高,每月2000多元的薪水绝对算是“高收入”了。

  从辽宁省内的情况来看,毕业生首选的就业热门城市是沈阳和大连,其产生的“热岛效应”依然比较明显。人才专家介绍,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由于企业需求旺季的到来,市场就业压力有所缓解,而其所提供的岗位数及两地求职人才总量在全省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说明,人才的“热岛效应”正逐步缓解。

  另一方面,大量的求职者将就业地放到了中小城市,而辽西北地区六市的岗位提供量略有增加,但人才供给量在全省总量中所占比例仍不高,然而岗位及人才供给的绝对数增加得都比较明显,说明由于大量人才的涌入,辽西北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将有所缓解。

  而对于求职者来说,在中小城市就业要相对容易一些。尤其是现在鞍山、抚顺等市人才需求量增长比较明显,也说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活跃度增加,开始起到为中心城市的就业群体分流的作用。这些都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2][3][4][5]
  东北新闻网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