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话IT >> 正文
历史没有教会我们应对国际化(一)

2007-1-10 10:02:33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必然之路,如何将这条路走好,我们有必要对已经发生的事实深入思考,从中找到这些并购案的异同,分享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2006年12月4日,百度突然高调对外宣布,将于2007年正式进军日本搜索引擎市场,启动国际化战略与Google和雅虎展开海外竞争。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企业因为走国际化之路而备受瞩目的事件还有,2004年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的电视机业务、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2005年8月阿里巴巴兼并雅虎中国等。

  很显然,全球化已经成为众多中国龙头企业的共同选择,而其中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国际并购。

  《全球的未来——亚洲经济的下一个挑战》的作者弗兰克·里克特表示:“他们(中国企业)这样做是正确的,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持续的服务全球化,如果不具备全球化的经营规模,就将面临失败的危险。对于众多中国企业而言,竞争环境正在被强大的变革动力所改变,而在新竞争环境中胜出的关键,无疑是国际化战略。”

  国际并购警钟已响

  不能漠视的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证明,在中国企业热衷于海外扩张的今天,曾经进行国际并购时的雄心壮志,现在多已变得举步维艰。

  2006年11月28日,雅虎中国宣布,刚刚上任40天的总经理谢文离职,由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曾鸣担任代理总裁,这已经是雅虎中国在2个月内经历的第3任主帅了。不过,与雅虎中国频繁换帅相比,阿里巴巴总裁马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2006年7月,美国技术投资银行PiperJaffray发表报告指出,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百度以55%排在第一,Google居次席占24%,雅虎中国仅占7%.

  马云曾在2006年9月底表示,要“用2到3年的时间让雅虎中国获得成功”。他在说这话时遇到的困难是,雅虎中国在被阿里巴巴合并前是赢利的状态,而目前月亏损约1千万元人民币。

  与马云同时遇到相似困难的,还有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2006年10月31日,TCL对外宣布,因为自收购以来其欧洲彩电业务累计亏损达2.03亿欧元(约合20亿人民币),将对欧洲业务进行重组,终止除OEM以外的一切彩电业务。此前,TCL集团与阿尔卡特建立的移动电话合资企业因为无法停止的亏损,在合作仅仅9个月之后,于2005年5月宣告解散。

  雄心下的美好愿景

  马云曾毫不隐藏他的国际化梦想,他表示为公司取“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的目标不只是在中国,而是为了日后进行全球的商务贸易。在收购雅虎中国时,马云说:“Google的崛起已经让我看到,竞争的格局在悄然改变。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全球的战略联盟,并且最好是一个搜索引擎,以避免被可能的竞争格局排除在外……收购雅虎中国可以满足所有这些梦想。”马云认为收购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国际化过程的必修课,因为“雅虎的搜索引擎是未来国际化平台和品牌的保证”,“即使现在不这样做,以后也还得做”。

  与马云不谋而合的是,李东生曾说过极其相似的一句话:“全球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

  当然,中国企业不能仅仅为了成为国际化企业而进行收购。李东生在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曾说,“(海外收购带给我们的)优势就是获取产业核心技术和海外的销售网络”,他认为再加上TCL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会是一个双赢的收购结局。

  值得研究的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并不都是失败的。在被认为成功收购IBMPC事业部后,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于2006年9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2006中国企业高峰会”上解释他们当时进行收购的动机时,把提高利润率比做“从毛巾里拧水”。他表示,2004年,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是异常困难的,因此国际化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当收购IBMPC事业部的机会来临时,我们紧紧抓住了它。”杨元庆补充说。

[1][2]
  IT时代周刊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