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死逃废金融债务漏洞
“有了这项制度保障,改制企业利用注册逃废银行债务的路,从此被彻底堵死了。”王绍海说,看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迅速行动,他们更有信心了。
“为了切实推动政府完善有关制度,减少金融单位损失,这些年,银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看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王绍海介绍,为了有效遏制因企业改制逃废金融债务的问题再度发生,武汉市信用环境办公室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今年5月29日,一份题为《武汉国企改制为何撇开银行单干?》的内参,引起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7月14日,武汉市政府下文,明确提出了“在深化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工作中,城镇集体企业必须明确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严格防止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对未依法保全金融债权、落实金融债务的改制方案不予批准”。
9月29日,武汉市政府出台规定,首次明确提出:企业改制时,必须提交企业债权银行出具的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出具的确认文件;凡未提交上述证明文件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有关登记注册手续和颁发新的营业执照。
10月23日,武汉市工商局根据建议,在为改制企业办理分拆、新立、更名时,增设并要求企业提供《改制企业落实金融债务证明书》,严把改制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关,切实做到“银行不签字,工商不注册”,防止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
本月初,武汉市工商局开始执行这项规定。
“有了这项制度保障,改制企业利用注册逃废银行债务的路,从此被彻底堵死了。”王绍海说,看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迅速行动,他们更有信心了。
对话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武汉经济发展的基础”
访武汉市政府金融信用环境办公室主任付承俊
企业改制,必须有银行债权确认证明和改制企业落实金融债权证明书。这一规定,不仅堵住了改制企业利用注册逃废银行债务的路,维护了金融单位的正当权益,还有利于城市金融信用环境建设。围绕这一变化,记者采访了武汉市政府金融信用环境办公室主任付承俊。
制度缺陷影响金融债权保全
长江商报:武汉市信用环境办公室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付承俊:这个机构成立于2003年,此前,湖北出现一些外地金融机构高息揽储、金融债权逃废现象,金融环境很差,为控制风险,部分银行甚至开始对地市信贷进行限制。很多金融业务停滞。这种情况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建议加大治理力度,这一要求也与周小川行长提出的金融生态概念不谋而合。武汉市因此成立了信用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市有关领导牵头,成员单位45家,办公室设在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
长江商报:您如何看待武汉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
付承俊:我觉得要客观、历史的看待武汉改制企业逃废债务较多这一现实。武汉作为老工业城市,大量老国有企业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形成大量历史旧债,而真正恶意逃废债务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从政府角度看,企业改制确实有很多困难,但从银行角度看,政府有些文件确实需进一步完善,影响了金融债权的保全。
改善金融环境有利于地方经济
长江商报:大量逃废债务的情况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付承俊:大量债务悬空,对银行经营带来一定影响。武汉因此一度被民间认为是“金融高风险区”,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必然对放贷更为慎重,从而影响了资金的流通。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通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来提高金融效率和规避金融风险,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银行只有轻装上阵,企业融资渠道才会畅通,这就是专家提出的“放水养鱼”概念。
长江商报:我们该如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呢?
付承俊:我觉得政府要有“金融观念”,企业、社会要诚实守信。
新规有利于城市信用建设
长江商报:您如何看待此次武汉针对金融债权保全的新规定?
付承俊:这是对规避企业逃废债务的一个有效约束机制,至少,作为债权人,银行有了说话的机会。据此,银行可以落实债权。
长江商报:在您看来,武汉市信用环境有何变化?政府为推动信用环境建设,做了那些工作?
付承俊:近几年以来,武汉市对金融生态越来越重视,也确实认识到信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目前,武汉市政府正在着力培养社会信用氛围,打造“诚信政府、信用武汉”工程,加强和改善企业、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信用环境办积极与司法部门沟通,提高了金融案件的执行能力和力度;推动政府对企业改制从制度上逐步完善;同时还大力开展信用区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