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能否真正走向世界的一个前提是在中国获得的成功。TD-SCDMA如果在中国市场成为一个主导制式,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中国发生经济往来的很多国家就会有建TD-SCDMA网的要求,向国际市场扩展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国家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TD-SCDMA技术通过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企业的通力合作以及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在青岛、厦门和保定的实验网的测试情况充分表明,TD-SCDMA已经具备商用的基本条件。
TD-SCDMA的商用化处于关键时期
前不久,运营商开始给友好用户小规模放号,进行预商用,这标志着TD-SCDMA的商用化已经到达关键时期。
从理论上讲,TD-SCDMA是优于另外两大制式的先进技术,但由于商用化和产业化滞后,一直未能得到市场检验。而只有经过预商用,技术具体应用的问题才能完全显现出来,并逐步得到解决。TD-SCDMA经过真正市场检验的过程即预商用实质上是相对于基础研发的第二次创新,是TD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商用化的关键环节,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与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和韩国在WCDMA、CDMA 2000两大制式的商用化过程类似,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技术的产业化和商用化也必然会充满艰难险阻,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在遇到的技术、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各种困难和问题中,技术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万事开头难。大唐电信集团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提出和确立与世界一流通信技术比肩的技术标准,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关键。应该说,在具体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相对于原创技术而言可谓小巫见大巫,难度要小一些,是可以迅速得到解决的。
因此,如果把TD-SCDMA事业比作唐僧西天取经,那么目前就剩过通天河(即克服体制和机制障碍)这最后一关了。但恰恰是这最后一关,却是最难逾越的,如不科学看待和努力克服,TD-SCDMA成为国家主导制式的目标仍然是空中楼阁,我国实现电信强国的目标仍然遥不可及。
TD-SCDMA商用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国家战略定位不明晰
目前,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共识,即必须支持和发展TD-SCDMA.但是,我国对TD-SCDMA的支持尚未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战略定位很不清晰。而发达国家类似的例子中,如法国的优利卡计划,欧洲的空中客车计划等,战略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即:打破战略竞争对手的垄断地位,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不明晰的问题不仅出现在电信行业,在我国其它行业如航空业、家电业和汽车业等也十分突出,使我国企业难以树立赶超意识,一直延续重复引进的老路。
这充分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亟需重新审视产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在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时应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应有超前性,具有全球视野。
做到这种“超前”是民族国家的职责,非企业单独所能承担,否则往往会成为昙花一现。TD-SCDMA技术的发展即是一个典型例证:由具有国家战略意识的企业自发进行,并不是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完成。这样,对TD-SCDMA的战略支持必然落后于其研发进程,致使在商用化和产业化过程缺乏动力,难以明确定位。事实一再证明,缺乏战略支持已经使TD-SCDMA走了过多弯路。所幸的是,TD-SCDMA适逢我国国家战略出现重大调整,适逢我国开始走上技术强国之路。
目前,TD-SCAMA试商用面临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比当年上大飞机的情况好了许多。反对的声音和力量小多了,支持的声音和力量在不断增强,成功的曙光已现。但是,由于战略定位不明,支持的力度还远远不够。长此以往,不排除随时会出现决策上的犹豫和摇摆,导致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