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信 >> 正文
中国移动通信以创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四)

2007-1-5 11:00:52

  以业务创新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自主创新也不神秘,从实践中来,解决我们碰到的实际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改进不适合我们的方案,就可以创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王建宙总裁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正是有了技术创新的基础,管理创新的保障,中国移动通信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把客户需求变成现实,不断创新业务内容和模式,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移动通信才能够在2005年,每月客户净增超过300万户,成为全世界唯一单月客户净增长量超过300万户的电信运营商。

  从1987年有移动电话到现在,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为此前是没有移动电话的,中国移动通信工作者们完成了从模拟到数字,从话音到短信,然后再到无线数据这样一步步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移动通信做出了很多为世界的移动通信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创新举动。目前各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最佩服中国移动通信的,除了规模以外,就是短信。

  首先,短信的迅速普及。2005年,中国移动短信业务使用客户数占客户总数的比例达到83.8%,短信业务使用量接近2500亿条,一天最高的有17.6亿条短信,平均每天6-8亿条短信,短信业务的普及率和使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目前,短信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沟通、工作、学习方式,短信拜年、短信聊天已经成为新的生活的一部分。短信能够普及到这个程度,和中国移动通信等企业所做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一开始,移动企业是把短信作为引入GSM系统时的一个OPTION选中的,当时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从1994年到1998年,一直也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到2000年左右,短信的发展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这正是中国移动通信努力的结果。

  短信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文化改变。以前,大家都是上门去拜年的,后来变成了打电话拜年,没过两年,就被短信所代替了。现在,短信替代了其他所有的拜年形式。这就是移动通信业务改变了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例子。所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晨霜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能够从事这项事业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当然,短信不是我们首创的,但是我们推广短信,改变了文化,为整个社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创新。

  其次,短信与互联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创新。世界各地其他运营商都做得这么普遍。中国移动首创的“移动梦网”商业模式,打造了一个开放、公平的无线增值业务产业链,不仅使中国移动通信杂业内树立了创新的形象,同时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新浪网和搜狐网的CEO到现在还在说,他们当时一直找不到赢利的模式,只有跟短信相结合以后,他们才找到了赢利的模式,而且收入呈直线上升。日前,中国移动通信在香港开了无线数据业务的演示介绍会,引起媒体和分析师震动的,是手机音乐。一家香港报纸举了一个经典例子:《老鼠爱大米》2月份一个月下载彩铃的数量是500万次,一次2元就是1000万,超过了中国所有发行的唱片。这也是在中国移动通信的推动下产生的,也体现了我们一种创新的精神。

  2004年12月,中国移动又率先创造性的提出并设计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手机音乐方面的排行榜类产品——无线音乐排行榜。无线音乐排行榜以精确的计费平台为基础,以彩铃、IVR等业务为音乐承载平台,以全新的商务模式打造了一条崭新的无线音乐产业链,首次把其它行业吸纳到移动通信产业链中来,如唱片公司、SP、著作权人与歌手、客户都能从这一全新的产业链上得到收益,同时各自的资源也得到最大化的共享。新业务的成功推广应用为公司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据介绍,2005年,中国移动新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经提升到近20%,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再次,以移动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中国移动业务创新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行业客户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通信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语音通信,而是希望通信运营商能为其提供综合、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它是中国移动通信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以2.5代移动通信技术GPRS以及短信为主要载体,以VPMN业务为基础的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它以丰富客户体验、推进行业应用为重点,通过整合数据网络资源,努力为客户提供包括企业直联、IP电话、GPRS上网、企业信息发布、移动办公、无线GPS定位、无线POS、CMNET等业务在内的企业整体解决方案和行业典型解决方案,中国移动通信以政府、电力、交通、石油、福彩、民航、海关、餐饮、运输、金融等行业为突破,推出了1000余项行业应用项目,精心打造了100个精品工程,目前在全国近二十个行业进行了应用,移动行业信息化大大推进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最后,以创新打造手机多用化和媒体化,引领消费新时尚。一方面手机多用化。爱立信公司的前任CEO柯德川先生做了个比喻,说将来我们的手机要变成瑞士军刀。这个比喻非常好。瑞士军刀集合了各种刀具的功能,非常丰富,现在功能还越做越多。如果你要出门,只需要带一把瑞士军刀,其他一切工具就都可以不用带了。中国移动通信的手机也可以做成这样:既可以打电话、收发短信,又可以是照相机、是mp3播放器,还可以是摄像机、钱包、出入证、电影票等等。根据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统计,在个人可携带的装置当中,手机是最普及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功能都往手机上做呢?另一方面手机媒体化。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工具,它还可以变成一种新的媒体。第一是因为它的普及性,没有任何一种个人可携带装置可以超过手机的普及性;第二是它的可携带性,任何个人都可以日夜携带自己的手机;第三是可计费,手机的可计费性是最被大家羡慕的一项,特别是互联网的门户网站,他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但就是收费非常困难,而手机在计费、收费方面是非常方便的。因此,可以说,手机媒体化的基础已经具备了。

[1][2][3][4][5][6]
  搜狐网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